言情吧 - 其他小说 - 明天子在线阅读 - 第七章 南洋贸易危机

第七章 南洋贸易危机

        第七章    南洋贸易危机

        在太子的心中,冼景的位置从来不高,甚至不是太子集团的核心位置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商人即便有再大力量,在大明的体制之中,也发挥不出什么影响力,纵然冼景在太子的扶持之下,买卖做得极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冼景的船队已经成为南洋规模最大的船队,说起来,大明南洋水师的数量也比不上冼景的船队。或许加上北洋水师的数量,才能超过冼景的船队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南北洋水师是战船居多,而冼景的船队都是商船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在南洋海战之前,商船与战船之间,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之后,但是在南洋海战之后,火炮的威力显露无疑。

        南北洋大不部分战船都开始转变,向单纯的炮舰转化。

        早在数年之前,在朱祁镇的命令之下,由大明待诏蒯祥为首,带着大明文思院最好的工匠,开始在天津设计并修建最好的战船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战船被朱祁镇规定为,必须能承载一百门最好的遵义大炮。而且又抵抗炮击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而今这种战船,还没有定型。但是已经有两艘实验型号,从天津开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就要在天津,松江,泉州,夷州,嘉定,等几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开始修建。大明的战船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,会掀起一场换装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届时会变出战船吨位变大,而数量变少,估计即便是南北洋水师,这样大船装备总数,也不会有一百艘,其他都是一些辅助的小船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深刻的变化,让战场对商船,将有压倒性的实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从今天开始,弄一些商船,直接上战场的情况,将不会存在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正是如此,太子从来不担心冼景麾下船队有数万人之多。会有其他用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此刻,被刘大夏一说,太子这才想起这个可能。一瞬间冼景在他心中的地位,提高了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刘大夏看出了太子的心思,说道:“殿下,此刻冼驸马就在凌州,何不见上一面?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子心中积郁似乎解开了一点,笑道:“可是这位财神爷给了你什么好处?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大夏道:“臣也是无奈,乡人在南洋做生意,可是离开这位真龙快婿,不是他给了臣什么好处,而是臣不敢得罪于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大夏所言半真半假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南洋商业贸易,在官方不下场的情况之下,冼景以半官方的姿态,可以说一言能决人生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冼景却不敢得罪刘大夏这个太子身边的红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也不深究,说道:“让他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大夏顺势告辞,说去向北京上奏韩王之事,韩王的事情,看似好收尾,但是也是需要很多文书往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片刻之后,冼景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刻的冼景整个人胖了好大一圈,似乎这么多年来冼景已经横向发展了,并没有当初见朱祁镇的那种英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当初冼景就是这般摸样,朱祁镇也不会将女儿嫁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皇家选女婿,虽然不一点要貌比潘安,但最少要过得去吧。可见岁月对男人的摧残,要比对女人的摧残好深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见了冼景,说道:“你这一身肥肉,成什么样子?真不知道重庆怎么能看上你?”

        冼景在太子面前,一副小丑摸样,笑态可掬,说道:“臣回去之后,一定减肥,一定减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子说道:“坐吧,说说最近南洋生意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子虽然不大想插手南洋贸易,但是他也知道贸易对于南洋各地的重要性。虽然在太子看来,南洋各国都有几分只图贸易的快钱,忽略了根本所在。

        太子在修建凌州城的时候才发现,满刺加城居然粮食不能自给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满刺加是贸易中心,可以卖各地的粮食,但是总不能依赖外来的粮食吧,一旦有变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这种情况下,满刺加成为南洋强国,可想而知,满刺加根本就是贸易,而且这不是满刺加一个国家的特例,而是大部分南洋国家的情况,贸易收入占据了他们国王收入的大半,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能容忍大明对南洋的进一步的插手的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对南洋的治理,是不能忽略南洋贸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提到贸易。冼景脸色有一些郑重,堆满了肥肉的脸上滑稽之色,迅速的退却。反而有了一丝庄重的神色。

        冼景说道:“殿下,臣这一次来,也是因为这一件事情。如果殿下不干预的话,南洋贸易将会出大问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太子听了,有些诧异,说道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冼景说道:“殿下,从马六甲往西贸易,都是由阿拉伯商人垄断的,而今已经已经没有回回商人愿意走了。现在我们只能到亚齐中转。但是这种情况下,其实很不稳定的。而且来往亚齐的回回商人也是越来越少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冼景这样话,有一点混淆视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有没有?

        自然是有的。但是远远到不了中断的程度,诚然了因为大明出兵南洋,南洋与印度之间的贸易,呈现了波动。但是这几年过来,已经一点点恢复过来,但是还没有尽复旧观。或许永远不能尽复旧观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战争对商业与贸易的伤害,想要恢复,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并不是说,从此南洋与印度洋的贸易就要断绝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接为利往。想想就明白,且不说尚且有亚齐这个中转站,即便是没有亚齐这中转站,只有利益在,绝对会有人冒险来做买卖的。只是大规模贸易却是未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对冼景为首的中国商人来说,这却是不能接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之前,大明商人已经占据了南海航线,从马六甲海峡往北的航线,大部分被中国船只占据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今打过这一战之后,不过是将交易城市,从满刺加,变成了亚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有什么用处?

        甚至对大明商人来说,有几分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    首先战争摧毁了数个国家,将整个南洋的消费能力下降。就大明这个大市场来说,整个南洋板块不过二三千万人上下。大部分人都是奴隶。消费能力相当差。

        南洋这水池,本身并不大,再这一番摧残之下,更是消费能力下降,比不上大明一个省。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大明对南洋的用兵引起了链锁反应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暹罗,老挝,缅甸,等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对大明生出了警惕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国家虽然都是被大明册封的国家,名义上对大明毕恭毕敬。但是他们对大明真实态度,也不过是敬而远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大明忽然出现在身边,连续灭了好几个国家。岂不让他们心惊胆战,更不要说大明封了这么多王爷在南洋,一副不走了的样子。岂不更让他们心惊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他们在明面之上,不敢怎么对大明。但是私下里对大明商人开始有很多限制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各国再弱小,在自己的地盘之上,也是有办法限制中国商人,也不让他们说出话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大明的商品在很多地方,有不可替代性。但是有很多东西,也是可替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在南洋销售的大宗商品,比如棉布,瓷器,糖,铁等等。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替代的,比如暹罗很早就产瓷器,一直在南洋占据近百分二十的市场份额。比如爪哇产纸,比如印度的棉布,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情况虽然规模不大,但是看每年的报表,就会发现,对中南半岛几个国家。大明商品输入在南洋之战之后,非但没有得到提高,反而下降了。